abroad
一般留学生会经历长达5个月左右的情绪低落和调整期。
但不同的学生适应程度会不同,大胆外向的学生适应度往往更高,而独立能力差的学生则弱一些。
留学生常常会怕出国后交不到朋友怎么办?不适应水土不服怎么办?想爸妈了要怎么办?
有问卷做过调查,出国前,你比较担忧什么?
A、语言障碍
B、学习方式不同
C、住宿饮食等生活问题
D、远离家人朋友
E、融入国外当地的文化
F、经济问题
答案A和C成为大多数同学担忧的问题。
那么被这样那样问题困扰的时候,该怎么进行自我调整,克服难题呢?
首先要弄明白,心理问题来源于哪方面,如果是来源于陌生的环境,则应该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,这个社会支持系统不仅包括留学生,还包括当地的家庭。
留学生可以多参加国外的一些留学生联谊会,同时参与一些国家的社会公益组织所组织学生到当地家庭生活。
出国留学,更重要的是要调整好心理状态,做好心里的准备,带着一颗开放包容的心,可能就会如鱼得水,游刃有余。
心理素质的加强重要的是不要惧怕与人交流,与人沟通,并且始终坚信自己可以平稳度过初的适应期。
独立自主的关键增强自己的信心,尽力去展示自己的优势并且弥补自己的不足。
学习、住所,这绝不是生活的全部
如果没有接触,没有沟通,这样的留学生活是一点益处也没有的,学生要学会融入留学的国家。
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,这个共同点肯定是存在的,这个时候主动成为关键。
要学会让自己融入新的环境,善于表达自己,让自己的想法让人知晓,这样双方才可能沟通,也才会逐渐地融入对方。
一个人在外,说到多便是独立,不同于父母在身边。独立的生活需要自己去控制,锻炼独立的人格。遇到问题学会寻找解决办法。
不要担心语言上的障碍,与老师、房东沟通的时候简明扼要,这样也可以方便大家。
调整心态,减低期望值,做好开始会不习惯的准备,毕竟不是在家人身边,没有那么多人会无时无刻关心学生,包容孩子的缺点。
学生要做好独处一段时间的准备,并慢慢熟悉环境,打开心扉,结交新的朋友。
不规律的生活起居会让学生日夜颠倒,没办法好好休息调整身心。
做好倒时差的工作,多运动,适应新的起居时间,建立新的良好的生物钟。这样对学习效率起着极大的作用。
留学,重要的还是学业
国外的教学更多的是以自主为主,老师引导学生学习,而不会告知学生全面的知识,更多的是自己的思考,独立思考的能力、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这个时候便需要去适应这种学习状态,逐渐培养自己学习的习惯。
丰富生活,一旦独处便有万千思绪袭来,所以尽量不要给自己胡乱猜想的时间,让自己的生活充实忙碌起来,除了学业还有丰富的业余生活,将自己填满。
当学生刚刚到国外生活的时候,会面临很多的不适应或者尴尬。
建议留学生首先要学会从自身寻找优势,换个角度看问题,减轻心理压力,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留学生活,将自信心重新调动起来。